引用本文: 涂虹, 王霞, 向顺菊, 蔡莉, 胡兵, 谭庆华, 王晓. 超声内镜检查中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的应用评价. 华西医学, 2021, 36(3): 379-384. doi: 10.7507/1002-0179.202012050 复制
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镜检查和超声相结合的诊疗技术,可用于胃肠道及胃肠道以外疾病的诊断分期和治疗[1]。与传统消化内镜相比,超声内镜末端更大、更坚硬,操作时间更长,因此容易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2-3]。超声内镜检查时需要注入无气水作为介质,可导致患者容易发生呛咳和反流误吸,从而加大了气道管理的难度。丙泊酚因起效快和消除快,常被推荐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消化内镜检查[4-5]。然而,丙泊酚治疗窗窄,易引起严重的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如气道反射消失和循环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等[6]。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镇静、镇痛作用的高选择性 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刺激自然睡眠通路[7],保留患者自主呼吸。虽然目前丙泊酚是消化内镜诊疗中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但有研究表明,与普通消化内镜检查相比较,丙泊酚镇静用于介入性操作(如超声内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的风险较高,且该药物的实际临床效益尚不清楚[8]。因此,本研究就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和丙泊酚深度镇静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9 年 2 月-6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纳入标准(全部满足):年龄≥18 且≤6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18 且≤30 kg/m2,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严格遵守研究方案。排除标准(满足任意 1 条即排除):对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及其解救药、大豆等过敏;曾经有过镇静/麻醉意外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肺部疾病;困难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者认为具有任何其他不宜参加此临床研究因素的受试者。根据预试验结果,2 组患者诊疗成功率相等,利用等效性检验公式[9],假设 2 种药物诊疗成功率均为 95%[10],检验水准α=0.05(双侧),β=0.2,并根据临床实际以 10% 作为可接受等效性界值,计算得出样本量为每组 35 例,脱落率取 20%,共需纳入患者 84 例(每组 42 例)。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为 2018 年审(365)号,并于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 ChiCTR1900021595。
1.2 研究方法
1.2.1 镇静评估方法
本研究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11]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该评分是手术麻醉中镇静程度的常用判断指标,可用于评估麻醉镇静深度,指导手术进程。其评分方法为:对正常呼名反应迅速评分为 5 分;对正常呼名反应迟钝评分为 4 分;对大声呼唤有反应评分为 3 分;对大声呼唤无反应,仅对轻拍有反应(意识消失)评分为 2 分;仅对挤压三角肌有反应评分为 1 分。
1.2.2 研究分组及具体过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验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 8 h,禁饮 4 h,进入检查室后均进行术前 15 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分[1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置入 24 G 留置针。检查开始前嘱患者躺于检查床上静息 5 min 以上,测患者基础心率、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患者取左侧卧位,使用面罩吸氧(4 L/min),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 0.1 μg/kg,整个检查过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之后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 1 μg/kg 微量泵泵注 10 min,然后以 0.2~0.3 μg/(kg·h)术中维持,当 MOAA/S 达到 3~4 分时置入超声内镜进行检查,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呛咳反应和体动时,可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 10~20 mg 进行补救,适当增加麻醉深度;对照组患者静脉缓慢给予丙泊酚 1 mg/kg,可进行 10~20 mg 缓慢追加,当 MOAA/S 达到 1~2 分时开始行超声内镜检查,诊疗过程中间断推注丙泊酚 10~20 mg 维持 MOAA/S 在 1~2 分之间。两组患者若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暂停,均立即给予抬下颌、增大氧气流量或面罩正压通气等处理。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低于 45 次/min)时给予阿托品 0.5 mg;出现严重低血压(降低超过基线值 30%)给予间羟胺 0.2 mg。术中记录患者的呛咳、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暂停发生情况。检查完成后记录诊疗是否成功完成,并向内镜医师询问满意度评分(0~10 分)。患者在完全苏醒后进行舒适度评分(0~10 分),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患者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即自患者检查结束至第 1 次离开检查床的时间)。所有患者检查完成后均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持续监测,当 Aldrete 评分[13]达到 9 分时方可离开。在检查后 6 h 和 24 h 分别进行电话随访评估胃肠道功能恢复(即开始进食)所需时间、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数字评分法[14])和术后 24 h 的 QoR-15 评分。
1.3 研究指标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术前 QoR-15 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为超声内镜诊疗的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实施气道管理的情况(包括托下颌、增大氧流量和面罩正压通气)、术后舒适度评价和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0~10 分)。其中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呛咳、低血压(血压低于基线 20%)、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 90% 且持续 30 s)、呼吸暂停(胸壁动度消失持续 30 s)和心动过缓(心率低于 45 次/min 且持续 30 s)。术后舒适度评价包括患者舒适度评分(0~10 分)、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 24 h 的 QoR-15 评分、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即患者检查结束至第 1 次离开检查床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两组诊疗成功率差 95% 置信区间,将率差 95% 置信区间下限与等效性界值比较,进而得出是否等效的结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 χ2 检验或校正 χ2 检验进行比较。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入组情况和基本情况
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120 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超声内镜诊疗和镇静相关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 1 例缺失和退出,两组诊疗成功率均为 100%,试验组和对照组诊疗成功率比较 95% 置信区间为(−6.0%,6.0%),下限为−6.0%,大于等效界值−10%,等效假设成立,试验组诊疗成功率等效于对照组。试验组共 6 例(10.0%)患者需要追加丙泊酚作为补救措施,平均追加次数 0.13 次,平均追加剂量为 2.2 mg。试验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呛咳、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气道管理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情况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 QoR-15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为 8(7,9)分,对照组评分为 9(8,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9,P=0.002)。
3 讨论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内镜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胃肠道及临近器官(包括胰腺、纵隔、肠周淋巴结等)疾病的重要诊疗工具[15-16]。通过超声探头近距离扫描,能够确定病变所在部位和层次,并且可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分期,以评估手术指征[17]。随着舒适化医疗的不断发展,镇静下行无痛超声内镜检查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超声内镜检查较传统消化内镜更复杂、危险性更高,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成为一大重要问题。
目前无痛超声内镜多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进行,使用中度镇静行超声内镜检查是消化内镜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中较为推荐的方法[18]。丙泊酚起效快、消除快、可控性强、无蓄积,是超声内镜检查常用的镇静药物,但丙泊酚易引起循环剧烈波动,呼吸抑制发生率高,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风险会相应增加[19]。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 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双重作用,刺激自然睡眠通路,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常常用作中度镇静药物,术中必要时可唤醒患者以配合操作。本研究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下行超声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有研究也指出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检查过程中对循环、呼吸系统抑制轻微,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20]。因此,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半衰期较丙泊酚长,本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定微量泵持续泵注的方式进行镇静,对于检查时间较普通消化内镜更长的超声内镜检查而言,能够更长时间维持镇静深度,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自检查结束至完全清醒下床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虽然右美托咪定半衰期较长,但与丙泊酚深度镇静相比较,并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于操作更复杂、危险性更高的超声内镜检查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镇静方式。Padiyara 等[21]的研究表明在深度镇静时,丙泊酚比右美托咪定能诱发更大程度的气道塌陷,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Berthon-Jones 等[22]描述了自然睡眠中高碳酸血症刺激觉醒的现象,而右美托咪定在自然睡眠通路上产生镇静作用,也具有这种现象[23],这可能是其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的原因。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注入无气水作为介质,若患者失去气道保护反射,会大大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不利于气道管理和保障患者安全。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对丙泊酚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比例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同样也证明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呼吸抑制作用更轻微。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起效缓慢平稳,可减少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24]。考虑到安全因素,此次研究未纳入合并严重心肺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综合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对于行超声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可能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镇静方式,未来可做进一步研究深入探讨。
然而,虽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超声内镜检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丙泊酚组高,其原因可能与丙泊酚对胃肠道排空影响较小[25],而右美托咪定常常会抑制胃肠道蠕动有关[26],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进食时间。但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要求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以便穿刺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与活检阳性率[27],右美托咪定可能是行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诊疗的一种更加理想的镇静药物。另外,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用于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较丙泊酚低,考虑主要原因为诊疗过程中镇静不足导致的不适感[28]。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丙泊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对丙泊酚深度镇静而言,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可能存在镇静不足的情况,可根据患者反应追加适量丙泊酚,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检查。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中度镇静下行超声内镜检查,可提供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较丙泊酚小,但也存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应当做好监测,并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基于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保证患者的安全。
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镜检查和超声相结合的诊疗技术,可用于胃肠道及胃肠道以外疾病的诊断分期和治疗[1]。与传统消化内镜相比,超声内镜末端更大、更坚硬,操作时间更长,因此容易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2-3]。超声内镜检查时需要注入无气水作为介质,可导致患者容易发生呛咳和反流误吸,从而加大了气道管理的难度。丙泊酚因起效快和消除快,常被推荐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消化内镜检查[4-5]。然而,丙泊酚治疗窗窄,易引起严重的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如气道反射消失和循环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等[6]。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镇静、镇痛作用的高选择性 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刺激自然睡眠通路[7],保留患者自主呼吸。虽然目前丙泊酚是消化内镜诊疗中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但有研究表明,与普通消化内镜检查相比较,丙泊酚镇静用于介入性操作(如超声内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的风险较高,且该药物的实际临床效益尚不清楚[8]。因此,本研究就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和丙泊酚深度镇静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9 年 2 月-6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纳入标准(全部满足):年龄≥18 且≤6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18 且≤30 kg/m2,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严格遵守研究方案。排除标准(满足任意 1 条即排除):对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及其解救药、大豆等过敏;曾经有过镇静/麻醉意外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肺部疾病;困难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者认为具有任何其他不宜参加此临床研究因素的受试者。根据预试验结果,2 组患者诊疗成功率相等,利用等效性检验公式[9],假设 2 种药物诊疗成功率均为 95%[10],检验水准α=0.05(双侧),β=0.2,并根据临床实际以 10% 作为可接受等效性界值,计算得出样本量为每组 35 例,脱落率取 20%,共需纳入患者 84 例(每组 42 例)。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为 2018 年审(365)号,并于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 ChiCTR1900021595。
1.2 研究方法
1.2.1 镇静评估方法
本研究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11]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该评分是手术麻醉中镇静程度的常用判断指标,可用于评估麻醉镇静深度,指导手术进程。其评分方法为:对正常呼名反应迅速评分为 5 分;对正常呼名反应迟钝评分为 4 分;对大声呼唤有反应评分为 3 分;对大声呼唤无反应,仅对轻拍有反应(意识消失)评分为 2 分;仅对挤压三角肌有反应评分为 1 分。
1.2.2 研究分组及具体过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验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 8 h,禁饮 4 h,进入检查室后均进行术前 15 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分[1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置入 24 G 留置针。检查开始前嘱患者躺于检查床上静息 5 min 以上,测患者基础心率、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患者取左侧卧位,使用面罩吸氧(4 L/min),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 0.1 μg/kg,整个检查过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之后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 1 μg/kg 微量泵泵注 10 min,然后以 0.2~0.3 μg/(kg·h)术中维持,当 MOAA/S 达到 3~4 分时置入超声内镜进行检查,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呛咳反应和体动时,可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 10~20 mg 进行补救,适当增加麻醉深度;对照组患者静脉缓慢给予丙泊酚 1 mg/kg,可进行 10~20 mg 缓慢追加,当 MOAA/S 达到 1~2 分时开始行超声内镜检查,诊疗过程中间断推注丙泊酚 10~20 mg 维持 MOAA/S 在 1~2 分之间。两组患者若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暂停,均立即给予抬下颌、增大氧气流量或面罩正压通气等处理。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低于 45 次/min)时给予阿托品 0.5 mg;出现严重低血压(降低超过基线值 30%)给予间羟胺 0.2 mg。术中记录患者的呛咳、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暂停发生情况。检查完成后记录诊疗是否成功完成,并向内镜医师询问满意度评分(0~10 分)。患者在完全苏醒后进行舒适度评分(0~10 分),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患者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即自患者检查结束至第 1 次离开检查床的时间)。所有患者检查完成后均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持续监测,当 Aldrete 评分[13]达到 9 分时方可离开。在检查后 6 h 和 24 h 分别进行电话随访评估胃肠道功能恢复(即开始进食)所需时间、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数字评分法[14])和术后 24 h 的 QoR-15 评分。
1.3 研究指标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术前 QoR-15 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为超声内镜诊疗的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实施气道管理的情况(包括托下颌、增大氧流量和面罩正压通气)、术后舒适度评价和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0~10 分)。其中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呛咳、低血压(血压低于基线 20%)、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 90% 且持续 30 s)、呼吸暂停(胸壁动度消失持续 30 s)和心动过缓(心率低于 45 次/min 且持续 30 s)。术后舒适度评价包括患者舒适度评分(0~10 分)、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 24 h 的 QoR-15 评分、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即患者检查结束至第 1 次离开检查床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两组诊疗成功率差 95% 置信区间,将率差 95% 置信区间下限与等效性界值比较,进而得出是否等效的结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 χ2 检验或校正 χ2 检验进行比较。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入组情况和基本情况
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120 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超声内镜诊疗和镇静相关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 1 例缺失和退出,两组诊疗成功率均为 100%,试验组和对照组诊疗成功率比较 95% 置信区间为(−6.0%,6.0%),下限为−6.0%,大于等效界值−10%,等效假设成立,试验组诊疗成功率等效于对照组。试验组共 6 例(10.0%)患者需要追加丙泊酚作为补救措施,平均追加次数 0.13 次,平均追加剂量为 2.2 mg。试验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呛咳、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气道管理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情况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第 1 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 QoR-15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 6 h 和 24 h 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为 8(7,9)分,对照组评分为 9(8,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9,P=0.002)。
3 讨论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内镜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胃肠道及临近器官(包括胰腺、纵隔、肠周淋巴结等)疾病的重要诊疗工具[15-16]。通过超声探头近距离扫描,能够确定病变所在部位和层次,并且可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分期,以评估手术指征[17]。随着舒适化医疗的不断发展,镇静下行无痛超声内镜检查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超声内镜检查较传统消化内镜更复杂、危险性更高,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成为一大重要问题。
目前无痛超声内镜多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进行,使用中度镇静行超声内镜检查是消化内镜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中较为推荐的方法[18]。丙泊酚起效快、消除快、可控性强、无蓄积,是超声内镜检查常用的镇静药物,但丙泊酚易引起循环剧烈波动,呼吸抑制发生率高,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风险会相应增加[19]。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 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双重作用,刺激自然睡眠通路,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常常用作中度镇静药物,术中必要时可唤醒患者以配合操作。本研究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下行超声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有研究也指出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检查过程中对循环、呼吸系统抑制轻微,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20]。因此,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半衰期较丙泊酚长,本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定微量泵持续泵注的方式进行镇静,对于检查时间较普通消化内镜更长的超声内镜检查而言,能够更长时间维持镇静深度,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自检查结束至完全清醒下床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虽然右美托咪定半衰期较长,但与丙泊酚深度镇静相比较,并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于操作更复杂、危险性更高的超声内镜检查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镇静方式。Padiyara 等[21]的研究表明在深度镇静时,丙泊酚比右美托咪定能诱发更大程度的气道塌陷,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Berthon-Jones 等[22]描述了自然睡眠中高碳酸血症刺激觉醒的现象,而右美托咪定在自然睡眠通路上产生镇静作用,也具有这种现象[23],这可能是其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的原因。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注入无气水作为介质,若患者失去气道保护反射,会大大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不利于气道管理和保障患者安全。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对丙泊酚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的比例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同样也证明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呼吸抑制作用更轻微。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起效缓慢平稳,可减少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24]。考虑到安全因素,此次研究未纳入合并严重心肺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综合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对于行超声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可能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镇静方式,未来可做进一步研究深入探讨。
然而,虽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超声内镜检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丙泊酚组高,其原因可能与丙泊酚对胃肠道排空影响较小[25],而右美托咪定常常会抑制胃肠道蠕动有关[26],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进食时间。但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要求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以便穿刺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与活检阳性率[27],右美托咪定可能是行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抽吸诊疗的一种更加理想的镇静药物。另外,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用于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较丙泊酚低,考虑主要原因为诊疗过程中镇静不足导致的不适感[28]。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丙泊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对丙泊酚深度镇静而言,右美托咪定中度镇静可能存在镇静不足的情况,可根据患者反应追加适量丙泊酚,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检查。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中度镇静下行超声内镜检查,可提供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较丙泊酚小,但也存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应当做好监测,并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基于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保证患者的安全。